潘石屹(資料圖)
10月26日,老潘來到南京SOHO3Q與孟非完成了一次題為“非”常“屹”見的對話,在活動現場,老潘分享了他關于未來社會的最新思考。
以下為演講摘編:
今天來到南京,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。有人問我,你們要去南京發展SOHO3Q,南京是幾線城市。我說,面向未來,無論你在北京、南京,還是紐約、巴黎,這些城市都在同一起跑線上。你身處何處已經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面向未來的能力和才華。
最近,我去了一些城市,拜訪了一些朋友,大家技術對未來的影響,互聯網、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,已經有了很深入的思考和討論。我和寫《三體》的作家劉慈欣討論過,他說未來人工智能普及的話,人不會因為失業而被餓死,只會孤獨死。我的朋友李開復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,按照他的觀點:人工智能就是一個EXCEL表格,不管這個人工智能又多強大,也不會有情感。
但是很少有人討論未來的人需要什么樣的能力,什么樣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,今天我們如何去培養這些能力。我有一些新的思考,今天分享給南京的朋友們,以前從來沒有講過。
我認為未來人們最需要的能力是磋商能力和同情心。未來的社會,從今天開始就是誰也離不開誰的時代。如果沒有磋商能力,只是把自己孤立起來,這樣的人縱使有再大的才華,也將會一事無成,他的才華和天賦也都是枉然的,得不到發揮和施展。現在,我們每天開的會議、談判、會面都是磋商能力的體現,都是在培養我們磋商的能力。這種能力最大的敵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,總認為自己是對的、別人是錯誤的。這樣的人的內心是封閉的、沒有打開的。
工作環境對于每個人的磋商能力也有很大的影響。如果在一個封閉的工作環境中,一個坐在像鳥籠般的工位上的人,很難讓磋商能力得到培養。我們現在建設了31個共享辦公SOHO3Q中心,最大的成果就是搭建了一個平臺,一個學習、工作、創造、培養磋商能力的平臺。
談到學習,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知識都在網上,并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師講解,僅從學知識的角度來看,網上學習已經足夠了,但是對于一個人的全面成長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,線上不能替代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磋商能力。未來,線上是學習知識的地方,線下是互相磋商、互相鼓勵和加油的地方,線下是建立和豐富情感的地方。
第二個能力是同情心。未來人工智能如何發展,都不會代替人的情感。而人類最基礎的感情是同情心,是發自內心的同情心。有了同情心,我們的人生、我們的周圍就不會是冰冷的,而是有溫度的,人之人之間就會有愛、有快樂、有幸福。沒有同情心的人是不會有這些的,他們不會體會到這些美好的東西。翻開歷史上圣賢們飽含智慧的書籍,滿篇都是教導人們如何培養同情心,慈悲,悲天憫人,惻隱之心,這些都是用不同的詞匯在表達同情心。
同情心應該是面對每個人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,都需要別人的同情,不管是老人、小孩、乞丐,即使是罪犯,從個人的角度我們也要懷著同情心去同情他,同情他的家人和親人。懲罰只能由機構依據獨立公正的法律做出,而不能由任何一個個人做出懲罰的判決和執行。一個有同情心的人就會越來越尊貴、寬厚。相反,一個缺乏同情人的人,就會變得孤獨、焦躁、冰冷、越來越接近機器。